北厍有个绿荫堂,很多本地人都不知道,但只要说起午梦堂纪念馆,相信很多人知道,其实,午梦堂纪念馆的前身就是绿荫堂,它的主人是北厍柳氏,柳亚子先生的族人柳仲篪。
民国8年,占地几千平方的绿荫堂一把火烧光,柳仲篪的儿子柳锦明在原址上建了新厅。“芦莘厍周”大扫荡时,柳锦明全家被日本鬼子杀光,留下了无主的宅邸,政府收管后,一度成为北厍乡小学、食堂、办公楼等等,近年才成为北厍镇图书室和午梦堂纪念馆。
说了这么多,也有前因后果。因为同里的嘉荫堂是北厍绿荫堂的“弟弟”。话说,柳亚子先生的叔叔柳炳南读书经商,在同里买了一亩半地,于民国十一年(1922年)建了幢私人宅第,取名嘉荫堂,是为了纪念绿荫堂的意思。
记不清去过多少次同里,每次去总是在老街上闲逛,但是嘉荫堂一直在心中难以散去。可惜,不买门票进不了景点,嘉荫堂自然也不能免。周六决定去同里,无论如何要进去看看,即使自己买票。
结果没有买票,老同学一个电话过去,便一路绿灯。
我们是从后门进去的。也就是从依水的那道门进去的。进去看到的就是后宅,一幢精致的雕花楼——衍庆楼。楼下是书房,楼上是居室,天井里有“五福临门”石雕,一个砖雕门楼。于是,石雕、砖雕和木雕,具有代表性的江南雕刻技术在后院里全部体现。
走出雕花楼踏入后园,园中有长廊迂回,有假山、修竹点缀,给人曲径通幽的感觉。
院子是雕花楼与前厅的过渡。走出院子便是正厅。
嘉荫堂就在前厅。“闲居足以养老,至乐莫如读书”,这是主人招待客人的地方。这个厅堂属于仿明建筑,房梁上建有30多对明代官员的帽翅,也称“纱帽厅”。屋主人是个读书人,一心想要高中做官,为民造福,可惜科举制度取消后,他的愿望难以实现,最后只能把自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厅堂的建筑物上,聊以慰藉。
嘉荫堂占地一亩半,共有三进二十四间,前为厅,中为园,后为楼,前门临街,后门依水,地理位置极为优越。但与昔日的北厍绿荫堂相比,同里嘉荫堂显然袖珍多了。
走出前厅,原本是进口处,而在我们却是出口处。这是一条不太宽敞的街道。“红尘客栈”的旗帜非常醒目,再看,旗帜上居然印着:滚滚红尘,相识是缘。
我们都是俗世之人,在滚滚红尘中,会擦肩而过,会相识相爱,也有可能永无见面…… 因缘才能际会!
评论